安徽省臨泉縣翠芳養殖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7月,位于臨泉縣田橋鄉經濟開發區內,注冊資金為1025萬元,養殖場總占地面積46000平方米,其中養殖房舍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其他建筑1800平方米。公司固定資產1680萬元,年銷售收入達6000萬余元,擁有職工80余人,中級技術人員10名,初級技術人員12名。公司以規模大、管理嚴、信譽好、服務優聞名省內外,在當地和業內有著良好的聲望。2002年公司被列為國家重點光彩事業項目單位,并通過IS09001質量體系認證;2004年被認定為阜陽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5至2006年被評為“全國先進模范單位”,并榮獲安徽省“重合同、守信用”單位,同時也是科技部國家級星火計劃項目(編號:2006EA710006)承擔單位;2009年被認定為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企業法人韋翠芳在近幾年里多次被評為“安徽省首屆‘孔雀杯’農民創業之星”、“2001創業之星”、“阜陽市個體工商戶五十佳”、“個體工商戶‘100佳’光彩之星”、“安徽省優秀民營企業家”、“農村十大致富帶頭人”、“安徽省勞動模范”、“省人大代表”、“江淮十大女杰”等榮譽稱號,多年來為“光彩事業”、“希望工程”、“四川汶川大地震”等捐資300余萬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臨泉縣翠芳養殖有限公司以田橋鄉為核心,輻射臨泉全縣和周邊地區。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堅持走“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路子,充分發揮自身橋梁、紐帶作用,把分散的一家一戶的養殖納入到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技術措施、統一收購等合作經營軌道,通過為協議養殖戶提供一定數量的種兔及種貂,對養殖戶開展標準化養殖技術培訓及技術、信息、產前、產中配套服務,與養殖戶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達到企業與養殖戶的“雙贏”,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新效果。2011年公司完成銷售收入6178萬元,實現利潤226萬元,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千余戶農戶進行獺兔養殖,年出欄近60萬只商品獺兔, 使農民增收1570萬元,給農戶按15%二次返利,達20多萬元,取得了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為臨泉養殖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公司實行產學研合作,不斷提高特種動物養殖的科技水平,并與皖西學院化學系、中國肉類食品綜合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聯合協作,全面開展特種動物生態養殖技術和系列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及廣大養殖戶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公司始終把新產品新技術的引進、創新、推廣、應用作為發展的核心。原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我國著名的循環經濟專家季昆森,曾多次到公司的養殖基地考察指導,鼓勵和指導在特種養殖業中發展循環經濟。公司也逐漸把循環經濟原理融入自己的經營理念中,貫穿到生產和經營的各個環節中,使各養殖基地和農戶都進入循環經濟的軌道,在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中積累了經驗。一是開發秸稈飼料,大量節約糧食。通過自主研發秸稈飼料,每年可節約糧食1725噸;二是開創用貉毛制毛筆的先河,貉脖子、背上和尾部的針毛很特殊,它粗、長、柔韌、軟硬兼能、不斷損。每年立春之后,這類毛自然脫落,變成廢物。董事長韋翠芳突發奇想,就把脫落的針毛收集起來,與臨泉文德堂筆廠聯合制作毛筆,經試驗取得成功。文德堂制筆大師曹如章說,這種筆比羊毫、狼毫、兔毫有多種優越性,制出的筆堪稱珍品。為此把筆注冊了商標,被國家專利局命名為“中華第一貉筆”, 獲得科技部專利成果獎。每套筆價值千元以上,F在每年制筆約3000套,價值300多萬元。三是利用動物糞便與上海合作生產有機肥,公司的養殖基地每天要生產大量的動物糞便,使養殖區環境污染嚴重,F在和上海合作,用動物糞生產有機肥,年可產有機肥6000噸,在江西建立了綠色農作物種植基地,種植大米等綠色食品。這樣養殖戶既增加了經濟收入,又改善了環境,使養殖區的環境大為改觀。四是發展裘皮加工業,廣大養殖戶每年都產出大量的貉皮、獺兔皮、狐貍皮等珍貴皮革。為確保廣大養殖戶的收益,公司把這些皮革統一收購過來,送到河北省鞣制后加工,與新加坡、香港地區建立長期供貨關系,產品銷到海內外。公司現在主要產品是獺兔皮、貂皮、狐皮、貉皮的圍領、毛條、披肩、服裝、工藝品等,注冊了“芳草女”、“芳草天雅”系列商標,并在香港注冊了香港韋氏皮草服裝集團有限公司,注冊商標“韋氏米亞”、“韋氏尊雅”。2011年共生產裘皮服飾及工藝品80萬余件,營銷額五千多萬元。五是發展特種動物肉類加工業,據《本草綱目》記載,貉肉、獺兔肉、狐貍肉的滋補性很強,有強身健體和藥用價值,可治多種疾病。公司與河北邯鄲市一家食品加工廠合作,共同開發肉類系列產品。以每斤4元的價格把動物肉從養殖戶那里收購過來,統一提供給邯鄲食品加工廠。每年約提供50噸,每噸獲利800元。加工成多種特色食品后,每斤售價50-70元,使養殖戶、公司和加工廠三方從中獲利。公司已形成特種動物養殖、交易、宰殺、冷藏、深加工、銷售、運輸一條龍的生產服務體系。 在基地的帶領下,縣農業循環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目前,該循環經濟模式,已被縣委、縣政府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在全縣推廣。這種做法也在《中央電視臺》、《安徽科技報》、《安徽日報》等新聞媒體都給予了詳細報道。 臨泉縣翠芳養殖有限公司帶動當地特種動物養殖產業發展,改善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解決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為促進地方經濟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